当前位置:首页 > 2024第4季度 > 正文

第四季度/学课|第10课 道路、真理、生命(音频为望潮讲解版)

2024年第四季度 第10课 道路、真理、生命

《约翰福音》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2024年第四季度10-12月

作者

爱德华.辛克;托马斯.薛弗

第10课

《道路、真理、生命》 

   11月30日~12月6日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约13:1-20;14:1-3;但7:27;约14:5-11;1:14;西1:16、17;约5:38-40。

存 心 节:

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约翰福音〉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前言(约11-18)、神迹篇(约119-1250)、荣耀篇(约131-2031)和后记(约211-25)。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前言和神迹篇方面,透过耶稣的神迹奇事、对话和教导来彰显祂的身份。现在我们要研读〈约翰福音〉的第三部分——荣耀篇。

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七句“我是”构成了一座桥梁,横跨了神迹篇和荣耀篇:我是“生命的粮”(约6:35,41,48,51),“世上的光”(约8:12,约9:5),“门”(约10:7,9),“好牧人”(约10:11,14),“复活和生命”(约11:25),“道路、真理和生命”(约14:6),以及“真葡萄树”(约15:1,5)。

本周的学课将以告别谈话的目的开始,以耶稣为门徒洗脚的重要情节作为开场白,然后转向第14章“我是”的表达(“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研究本周学课,为12月7日的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12月1

第10课 道路、真理、生命

【我给你们做了榜样】

临别的谈话(约13-17章)为耶稣的门徒提供了关于未来的指示。它的文学体裁类似摩西在〈申命记〉中的告别,或者雅各祝福他的孩子(创47-49章),或者大卫对所罗门的教导(代上28-29章)。耶稣为祂将离去的事安慰祂的门徒。祂应许将有一位代表来替代祂(圣灵;约14-16章)。祂预言悲伤会到来(约15-16章),因此祂劝告门徒要保持忠心(约15章)。

阅读约13:1-20。这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故事如此重要?耶稣想要教导什么?

在耶稣时代人们所居住的地方,人们不是穿凉鞋,就是打赤脚;双脚会因此满是尘土变得肮脏。故仆人或奴隶为前来吃饭的人洗脚是一种习俗。但是在耶稣被逮捕前和祂的门徒吃最后一顿饭的那天晚上,没有仆人在场。

使众人惊奇的是,耶稣自己从餐席中起来,给所有人洗脚。约13:4、5一步步告诉我们耶稣的作为。充满细节的讲述是为了强调主所做的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谦卑行为。

透过讲述彼得的反应,约13:8-11加深了门徒对耶稣行为的沮丧和不理解。耶稣——他们的夫子和弥赛亚——怎么能做这么卑微的工作呢?彼得拒绝让耶稣为他洗脚,但耶稣告诉他,如果他不合作,他将与耶稣无份。然后彼得强烈地提出更多要求,表达了他想要始终与耶稣相连的愿望。

耶稣行动的重要性与祂的身份有关。祂在约13:13说祂是老师,是主。他们如此称呼祂,祂也表明确实如此。这些头衔代表权威和权力。然而,耶稣教导说,权力和权威都是用来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自我膨胀的。复临教会领会了耶稣榜样,把所谓的谦卑礼作为圣餐的预备仪式。

关于跟随耶稣的脚步以及如何谦卑地服侍别人,谦卑礼教会了你什么?

星期一 12月2

第10课 道路、真理、生命

【我必再来】

阅读约14:1-3。耶稣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这些话?

在〈约翰福音〉第13章末,耶稣说祂要离开(约13:33)。这话带出了彼得对祂要去何处的询问(约13:36)。门徒不明白耶稣说的是指着祂的死、复活和升天而言。彼得说他已经准备好为主舍命(约13:37)。这时耶稣却预言彼得将否认祂(约13:38)。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耶稣告诉祂的门徒心里不要忧愁(约14:1)。动词“忧愁”的希腊语是tarassō,意思是“激起、打扰、扰乱或使其困惑”。门徒们对耶稣的话感到困惑是不足为奇的。

但为了消除他们的恐惧,祂谈到了祂父的家,那里有许多住处(不是豪宅,而是像旅馆里的房间)。祂往那里去,原是为他们预备地方去。祂的话语 超越了即将到来的十字架画面,直到祂再来救赎祂的子民之时。祂盼望着罪的悲剧一劳永逸结束的那一刻(见但7:27)。

耶稣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3)这显然是祂第二次降临的应许。

这一应许的信心基础是什么?许多人会说这是圣经预言的应验,因此当然是真的。但是在约14:3,其信心基础是不一样的。在这节经文中,“必再来”的希腊文是现在时态。这是希腊语中现在式的一种用法,叫做“未来现在式”。它在表达一个未来的事件时是如此肯定,就好像它已经发生了一样。因此,翻译成“我必再来”(I will certainly come again)是正确的。

我们盼望主再来的依据不仅仅是圣经预言的应验。更确切地说,它也建立在我们对那位作出应许之主的信心之上。祂说祂一定会为祂的子民再来。我们可以对这个应许充满信心,因为它是主说的。

关于基督再来的确定性,十字架教导了我们什么?若没有第二次降临,耶稣的死在第一次降临时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

星期二 12月3

第10课 道路、真理、生命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阅读约14:5、6。多马对耶稣去哪里问了什么问题?耶稣是如何回答的?

多马的质疑似乎很有逻辑。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人要去哪里,你又怎么知道是否该跟他走呢?耶稣透过表明自己就是道路来消除了这个疑问。通往哪里的路?到父那里去的路。在序言中(约1:1-18)早已强调了道─耶稣基督和天父之间的密切联系。

约1:18说,独生子(在此最合适的翻译为“独一无二”)上帝是那位将父显明出来的上帝。这里的希腊语动词exēgeomai,意思是“解释、诠释或阐明”。我们从这里得到了“表明”这个词,就是把意思说出来。耶稣基督与天父联系,祂向堕落的世界解释或诠释天父。因此,祂是通往天父的道路。没有祂,我们的理解将十分有限。

阅读约14:7-11。耶稣怎样澄清腓力的误解?

腓力要求见天父,但任何有罪的人看见祂都不能存活(参出33:17-34:9;约1:18)。耶稣责备他不明事理,并指出如果你看见了祂,你就是看见了父(约14:9)。因此很明显,耶稣是通往上帝的道路。没有祂,道路就会变得黑暗和不确定。祂是照亮通往上帝之路的光。

耶稣把“道路”、“真理”和“生命”这三个词联系在一起。“道路”这个词只在约1:23用过,指的是施洗约翰为耶稣铺平道路,在约14:6也用过。但真理和生命是福音的主题。我们周三和周四的学习将强调真理的概念,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在现今这个“真理”的概念受到质疑的世界里。

为什么明白耶稣正是我们今生关于父上帝最好的启示一事,是如此令人欣慰?

星期三 12月4

第10课 道路、真理、生命

【我就是真理】

阅读约1:14,17;8:32;14:6和约15:26。约翰如何将真理的概念直接与耶稣联系在一起?

在〈约翰福音〉中,真理一次又一次地与耶稣、天父和圣灵联系在一起。真理与耶稣、道和光明有关─与黑暗形成对比(约1:1-14;3:19-21)。而且,虚假也与魔鬼和罪有关(约8:44-46)。因此,约翰所叙述的真理不仅仅呈现了详细的论据,虽然它确实包含了这些,但更重要的是,真理的概念包含了忠于上帝和祂旨意的道德层面。

“有许多人正在呼求永生的上帝,渴望祂的同在。哲学理论和文学作品不管多么出色,都不能满足人的心灵。人的主张和发明没有什么价值。要让上帝的道向人说话。让那些只听过人的传统理论和信条的人听见上帝的声音。祂的话能更新人的心灵,使人得到永生。”——怀爱伦《基督比喻实训》,原文40页。

想想“耶稣是真理”意味着什么。耶稣是“道”,从太初就与上帝同在的道,是创造万物的主(约1:1-4)。耶稣与父永永远远合而为一,具有父的特征,因此也是“自有永有”的。祂的存在不受制于任何人或事物。任何存在的事物,包括知识,都无法离开祂而存在。所有存在的、被创造的东西,都是耶稣造的,也只存在于祂里面。“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西1:16-17)

耶稣不仅仅是真理的化身。祂就是真理。真理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构想。它是一个具位格的神!

真理——耶稣基督——可比作照亮世界的太阳(约8:12)。这与C.S.路易斯关于基督教的说法是一致的,“我相信基督教,就像我相信太阳已经升起一样;不仅因为我看见了它,而且透过它我还看见了其他的一切。”——《神学是诗吗?》(萨米兹达特出版社,2014年)原文第15页,1944年初版。靠着耶稣这个真理,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解读我们周围的世界。

星期四 12月5

第10课 道路、真理、生命

【圣经与真理】

在整部福音书中,圣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告诉我们上帝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整部福音书,就像整部圣经——《旧约》和《新约》一样,圣经在揭示真理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教导我们耶稣的身份和祂来时的目的方面尤其正确。

阅读约5:38-40。耶稣在这里就圣经说了什么?

耶稣和祂的门徒一次又一次地指出圣经来证实祂是弥赛亚。耶稣说:“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着我写的话。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约5:46、47)

阅读路24:27。为何耶稣先指着圣经来显明祂事工的意义乃是十分重要的?

在另一个地方,基督引用〈出埃及记〉时说:“上帝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你们没有念过吗?”(太22:31)撒迦利亚提到上帝的应许:“正如主借着从创世以来圣先知的口所说的话。”(路1:70)在五旬节那天的讲道中,彼得说:“圣灵借大卫的口,……这话是必须应验的。”(徒1:16)

圣经不是科学教科书;其中没有解释原子如何分裂或脑部手术如何进行。但它有更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对我们的宇宙而言有意义的背景。它是打开门的钥匙,是使人能看见的光。没有它,我们就会对上帝的存在、祂在宇宙中的角色、我们自己的起源、生命的意义和未来一无所知。

圣经中有哪些真理乃是科学——即使在理论上——也无法教导我们的?

星期五·12月6日

第10课 道路、真理、生命

进修资料

阅读《历代愿望》〈生命的光〉,原文第463-475页;爱德华.辛克《圣经的权威与基督再来的确定性》〈基督再来的确定性〉,原文第23-36页。

“当耶稣说:‘我是世上的光’时,祂正在圣殿的院子里。这个院子是举行住棚节典礼的地方。在院子当中有两根高竿,上面放着两座大灯台。献晚祭之后,灯台上所有的灯都点着了。灯光照耀着耶路撒冷全城。这个礼节是用来纪念那引领以色列人行在旷野的火柱,也被认为是预指弥赛亚的降临。到了黄昏灯光四射的时候,院子里呈现着一片欢乐庆祝的景象。……

“借着耶路撒冷的灯光,众人表示他们希望弥赛亚降临来光照以色列。但在耶稣看来,这个景象却有更大的意义。圣殿中灿烂的灯光怎样照耀四方,那属灵之光的源头基督,也必怎样照耀世界的黑暗。可是这个表号还不十分完全,祂亲手安置在天空的大光,才是祂使命的荣光较为适宜的象征。

“次日早晨,太阳刚从橄榄山上升,其光芒射到云石的宫殿,光耀夺目;圣殿墙上的黄金,也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耶稣便指着这景象说:‘我是世界的光。’”——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第463、464页。

讨论问题

①在课堂上,讨论你对周四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圣经教导的哪些重要真理,是我们即使是在原则上都无法从科学中学到的?比如十字架?复活?或是基督复临?还有哪些重要的圣经真理必须启示给我们,否则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②想想路锡甫的堕落;他原是完美的天使,对上帝和祂的身份所知甚多。然而他还是背叛了上帝。这告诉我们关于自由意志的现实——而我们也拥有同样的自由意志,为什么我们需要每时每刻都选择将这意志交给上帝?


8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