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2024年第四季度10-12月
作者
爱德华.辛克;托马斯.薛弗
第2课
《显示神性的神迹》
10月5日~10月11日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约6:1-15;赛53:4-6;林前5:7;约6:26-36;9:1-41;林前1:26-29;约11。
存 心 节:
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约翰福音11:25、26)
《圣经》清楚地表明耶稣基督是永恒的圣子,与父原为一,既非被生也非受造。耶稣是创造万物的那一位(约1:1-3)。因此,耶稣一直都在,也从来没有一刻不存在过。虽然耶稣来到这个世界,取了我们的人性,但祂始终保有祂的神性,并且在特定的时间祂的种种言行都揭示了这神性。
这个真理对约翰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约翰在叙述耶稣的一些神迹时用它们来指出基督的神性。耶稣不只说了一些彰显祂神性的话,也以传达祂神性的作为来支持祂的话。
本周的课程着重于彰显耶稣神性的三个最伟大的神迹。令人惊讶的是,每一次总有一些人不相信这些神迹或无法领会个中意义。对某些人,这是一个远离耶稣的时刻;对另一些人,这是一个更盲目的时刻;对其他人,则是密谋杀害耶稣的时刻。然而,对有些人而言,这却是一个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的时刻。
■研究本周学课,为10月12日的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10月6日
第2课 显示神性的神迹
【给五千人吃饱】
在约6:4、5中,使徒特意指出 ,给五千人吃饱的时间临近逾越节。逾越节是为了纪念以色列人从埃及被拯救出来。逾越节的羔羊代替了长子的死亡。这牺牲预表耶稣为我们而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因罪而应得的刑罚落在了耶稣身上。因为基督─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5:7)。
“ 无罪的基督为人类成了罪,担当了干犯律法的罪债 ,被上帝掩面不看,直到祂的心碎肠断 ,生命断绝,这一切的牺牲原是要使罪人能以得救。”——怀爱伦《善恶之争》 原文第540页。
阅读约6 :1-14。耶稣和摩西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也就是说,耶稣在这里做的什么事应使人们忆起他们的祖先借着摩西所获得的拯救?
这个故事的许多细节都将耶稣与〈出埃及记〉的摩西相提并论。逾越节的日子(约6:4)指的是脱离埃及的伟大拯救。耶稣上了山(约6:3),如同摩西上西奈山。耶稣试验腓力 (约6:5、6),就像以色列人在旷野经受考验一样。饼的倍增(约6:11)让人想起吗哪。收集剩下的食物(约6:12)让人回想起以色列人收集吗哪。 而“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约6:13)”则与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数目相同 。人们说耶稣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约6:14),这与申18:15所说“兴起一位先知像我”的预言相符。这一切都显示耶稣是新的摩西─来拯救祂的子民。
因此,约翰所展示的耶稣不仅行了神迹奇事,而且这些事在其背景下对犹太人来说应具有特殊的意义。从本质上说,他是在向他们指出祂的神性。
阅读赛53:4-7和彼前2:24。关于耶稣是上帝的羔羊,这些经文教导了什么伟大的真理?祂的神性如何与这个真理连结?为什么这个真理是我们所能知道的最重要的真理?
星期一 10月7日
第2课 显示神性的神迹
【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阅读约6 :14 、15 ,26-36。人们对祂的神迹有何反应?耶稣如何利用这个神迹来教导他们祂是谁?
犹太人期待着一位属世的弥赛亚,能将他们从罗马帝国的压迫中解救出来。战争中最困难的两件事 ,就是为部队供应食物和处理伤者和死者。耶稣透过祂所行的神迹表明祂可以做到这两点。
但这不是耶稣来到世上的原因,也不是祂行神迹的目的。相反,给五千人吃饱的神迹提供了机会,说明耶稣是生命的粮,即上帝亲自从天上下来。祂说:“我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 。”(约6:35)
这是〈约翰福音〉七个“我是”中的第一个;其中的“我是”都与某个谓语相连(“生命的粮”,约6:35;“世界的光”,约8:12;“门”,约10:7,9;“好牧人”,约10:11,14;“复活和生命”,约11:25;“道路、真理、生命”,约14:6;“真葡萄树”,约15:1,5)。这些谓语都指向了一个关于耶稣的重要真理。“我是”的宣告可以追溯到〈出埃及记〉第3章,即上帝向摩西声称自己是伟大的“ 自有永有的 ”(比较约8:58)。而耶稣也是伟大的“ 自有永有的”。但人们却错失了这一切 。
“他们不知足的心意发出疑问说:‘耶稣既然能行他们目睹的这许多奇妙的事,岂不也能把健康、力量和财富赐给祂一切的子民,解救他们脱离压迫者的手,以权柄和尊荣使他们升高么?’祂自称是上帝所差来的,却又拒绝作以色列的王,这是他们所百思不解的。祂的拒绝作王被他们误会了。许多人认为祂不敢公然称王,是因为祂自己也怀疑自己使命的神圣性质。于是他们就生了疑心,撒但所撒的种子便结出果子来,就是误会和背道。”——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 第385页 。
他们寻求的是物质利益,而不是永生的真理。如果我们不小心的话,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可能面临的陷阱。
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因物质而牺牲属灵?
星期二 10月8日
第2课 显示神性的神迹
【治好生来瞎眼的(上)】
阅读约9:1-16。门徒们认为这个人失明的原因是什么?耶稣如何纠正他们错误的信仰观?
门徒们认定疾病与罪恶有所关联。许多《旧约》经文也都指着这个方向(比较出20:5;王下5:15-27;15:5;代下 26:16-21),但约伯的故事应该让人们对这种联系抱持谨慎态度。
耶稣清楚说明这个问题,祂没有否认罪与苦难之间的任何联系,而是在这种情况下指出了一个更高的目的,即上帝会因医治而得荣耀。这个故事与创世记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即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了第一个人(创2:7),就像耶稣用泥土来医治这个瞎子在母腹中就有的缺陷 。
在共观福音书(即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中,神迹故事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提出问题,将个人带到耶稣面前,得到医治,并以赞美上帝来承认痊愈 。
在〈约翰福音〉第9章的故事中,这样的模式顺序也出现在约9:7之中。但在〈约翰福音〉特有的模式中,神迹的意义成为更广泛的讨论焦点,促使痊愈之人和宗教领袖之间产生了较长时间的互动。这个引人注目的讨论围绕着两组相互交织、对比鲜明的概念─罪/上帝的作为,以及瞎眼/看见 。
直到约9:14,约翰才告诉读者,耶稣是在安息日进行了医治;若根据 传统而非《圣经》,这就干犯了安息日。因此,祂被法利赛人视为犯安息日者。他们的结论是,祂不是来自上帝 ,因为他们认为“祂不守安息日”。但其他人却感到困惑,因为一个罪人怎能行出这样的神迹呢? (约9:16)
讨论尚未结束,分歧已经出现。瞎眼之人越来越清楚耶稣是谁,但宗教领袖对于祂的真实身份,却变得越来越困惑,甚至盲目。
关于被自己的信念和传统所蒙蔽,以致可能错过眼前重要的真理,这个故事如何告诉我们其中的危险?
星期三 10月9日
第2课 显示神性的神迹
【治好生来瞎眼的(下)】
阅读约9:17-34。领袖们问了哪些问题?那个瞎眼之人又如何回答?
〈约翰福音〉第9章的这一大段叙述,是〈约翰福音〉中唯一一段耶稣并未担任其中重要角色的部分,尽管祂无疑是讨论的主题。正如故事的开头是罪的问题一样(约9:2),法利赛人视耶稣为一个罪人,因为祂在安息日治病(约9:16,24),他们诽谤这位被医治的人“你全然生在罪孽中”(约9:34)。
奇怪的逆转发生了。随着这个瞎子对耶稣的认识和信心不断增长,他不仅在身体也在属灵上都能看到越来越多东西。相较之下,法利赛人在认知上变得越来越盲目,首先他们起了纷争(约9:16),然后不知道祂是从哪里来的(约9:29)。
同时,他对这个神迹的重述让约翰有机会告诉我们耶稣是谁。〈约翰福音〉第9章的神迹主题与福音书中的其他几个主题相互交织。约翰重申耶稣是世界的光(约9:5;比较约8:12)。这个见证也涉及耶稣的神秘起源:祂是谁?祂从哪里来?祂的使命是什么?(约9:12 ,29;比较约1:14)。在先前的神迹中所提到的摩西也出现在本章(约9:28、29;比较约 5:45、46和6:32)。最后,是群众回应的主题。有些人爱黑暗胜过光明,有些人则以信心回应(约9:16-18,35- 41;比较约1:9-16;3:16-21;6:60-71)。
这里最可怕的是宗教领袖们在属灵方面的盲目 。曾经瞎眼的乞丐可以宣称:“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这人若不是从上帝来的,什么也不能做。” (约9:32、33)然而,宗教领袖─国家的属灵导师、本应首先承认耶稣并接受祂为弥赛亚的人─尽管拥有强而有力的证据,他们却看不出这一点。或者他们根本不想看见。这是多么有力的警告,说明我们的心可以如何自欺!
阅读林前1:26-29。保罗在这些经文中所说的如何与约翰上面所叙述的相呼应?同样的原则如何应用在现在?
星期四 10月10日
第2课 显示神性的神迹
【拉撒路的复活】
〈约翰福音〉第11章充满了哀伤,这一章是关于一位亲爱的朋友病重的噩耗传来(约11:1-3);许多人为他的死而哭泣(约11:19,31 ,33);姊妹们哀哭,说如果耶稣在场,拉撒路就不会死(约11:21,32);以及耶稣也哭了(约11:35)。
但耶稣推迟了两天才起程前往拉撒路的家(约11:6),甚至表明祂很欢喜自己没有提前去(约11:14、15)。这一举动并非出于冷酷无情;相反,它是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
当我们读到约11:17-27时,拉撒路已经死了四天。四天后,他的身体已经腐烂,正如马大所说:“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 。”(约11:39)毫无疑问,耶稣的延迟只会让随后发生的神迹更加令人震惊。让一具腐烂的尸体复活?耶稣还能提供什么更多的证据来证明祂确实是上帝呢?
身为上帝,即最初创造生命的那一位,耶稣拥有战胜死亡的能力。因此,耶稣利用拉撒路之死这个机会来揭示关于祂自己的一个重要真理。“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1:25、26)
阅读约11:38-44。耶稣做了什么来支持祂的宣告?
正如耶稣透过让瞎子看见(约9:7)来表明祂是世界的光(约8:12;9:5),祂在这里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约11:43、44)证明祂就是复活和生命的主 (约11:25)。
这个神迹比任何其他神迹都更能表明耶稣是生命的赐予者,也是上帝本身。它为〈约翰福音〉的主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即耶稣乃是上帝的儿子,只要相信,我们就能借着祂得着生命(约20:30、31)。
然而,当我们读到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结尾时(约11:45-54),虽多有信祂的(约11:45),但一个强有力却悲伤的讽刺亦随之出现。耶稣显明祂可以叫死人复活,然而,这些人却仍然认为他们可以透过杀死祂来阻挠祂?这是人类的软弱与上帝的智慧和能力形成对比的最佳范例!
星期五·10月11日
第2课 显示神性的神迹
进修资料
阅读怀爱伦,《历代愿望》〈加利利的危机〉(原文第383-394页);〈拉撒路,出来〉(原文第524-536页);以及〈祭司的阴谋〉(原文第537-542页)。
“那赐人生命的是基督的生命。基督的生命就是祂的话。耶稣治病赶鬼乃是借着祂的话。祂用一句话平静海浪,使死人复活。众人也见证祂的话是带着能力的。祂说的是上帝的话,正如祂在《旧约》时代借着众先知和教师说话一样。全部圣经都是基督的显示。救主要跟从祂的人把信仰建立在上帝的话上。及至祂本人离开他们之后,上帝的话必须作为他们能力的源头。他们要像他们的夫子一样,靠‘上帝口里所 出的一切话’而活(太4:4)。
“我们肉体的生命怎样靠食物维持,我们属灵的生命也怎样靠上帝的话维持。而且各人必须亲自从上帝的话中领受生命。我们要得营养 ,必须自己吃喝,照样,我们也必须自己领受上帝的话。我们不可单靠别人的思想为媒介,把上帝的话传给我们。我们应当细心研究圣经 ,求上帝赐下圣灵的帮助 ,使我们能明白祂的话。”——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第390页。
讨论问题
①本周我们看到耶稣给五千人吃饱,医好一个生来瞎眼的人,然后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在每一个故事中,耶稣都为祂的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然而,这些神迹尽管令人惊奇,却造成了分裂。有些人带着信心回应,有些人则带着怀疑。这如何教导我们:即使看见强而有力的证据,人们仍然可能选择拒绝上帝?
②这些见证都指明了基督乃是上帝的圣子。为什么耶稣的神性对于相信祂是救主如此重要?
③再次阅读林前1:26-29。在21世纪,我们在哪些方面看到了同样的原则在发挥作用?基督徒相信哪些“按着肉体智慧”之人嘲笑和否定的“愚拙”之事?我们所信的又有哪些使“强壮的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