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但启预言简讲(小迟长老) > 正文

但启预/言简讲|第56讲 赎罪祭和赎愆祭

注:第52-61讲属于第23课内容【圣所中隐藏的真理】

第52讲 圣所的象征意义

第53讲 圣所中的救赎之路

第54讲 燔祭的象征意义

第55讲 素祭的象征意义


第56讲 赎罪祭和赎愆祭

(音频比文稿内容更丰富)

赎罪祭

我们曾经说过,燔祭是含盖意义最全面的祭礼,那么赎罪祭则可以说是意义最重要的祭礼。赎罪祭直接关系到,上帝如何解决罪人所犯之罪的问题,其步骤和过程在某些方面与燔祭相似,但赎罪祭展示地更加详细和完整。让我们来看一段关于赎罪祭的指示。 

利4:1-12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若有人在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上误犯了一件,或是受膏的祭司犯罪,使百姓陷在罪里,就当为他所犯的罪把没有残疾的公牛犊献给耶和华为赎罪祭。他要牵公牛到会幕门口,在耶和华面前按手在牛的头上,把牛宰于耶和华面前。受膏的祭司要取些公牛的血带到会幕,把指头蘸于血中,在耶和华面前对着圣所的幔子弹血七次,又要把些血抹在会幕内、耶和华面前香坛的四角上,再把公牛所有的血倒在会幕门口、燔祭坛的脚那里。要把赎罪祭公牛所有的脂油,乃是盖脏的脂油和脏上所有的脂油,并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两旁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和腰子,一概取下,与平安祭公牛上所取的一样,祭司要把这些烧在燔祭的坛上。公牛的皮和所有的肉,并头、腿、脏、腑、粪,就是全公牛,要搬到营外洁净之地、倒灰之所,用火烧在柴上。” 

根据利未记第4章的记载,在献赎罪祭的时候,要把祭物所有的脂油取岀来放在祭坛上焚烧。是什么意思呢? 

诗37:20 恶人却要灭亡。耶和华的仇敌要象羊羔的脂油。他们要消灭,要如烟消灭。 

这里的“脂油”一词的原文是“yaqar”,意思是“华美”或“珍贵”。这里之所以将它翻译成“脂油”,是因为脂油是羊羔身体中最珍贵的部分。这句话在七十士译本里有更准确的翻译:“耶和华的仇敌,在得到尊荣和高举的时候,要如烟消灭。” 

赛43:4 因我看你为宝为尊,又因我爱你,所以我使人代替你,使列邦人替换你的生命。 

上帝在称他的百姓为“宝”时,使用了相同的词汇。这里的“宝”在原文中就是“yaqar”。 

创45:17-18 法老对约瑟说:“你吩咐你的弟兄们说:你们要这样行:把驮子抬在牲口上,起身往迦南地去。将你们的父亲和你们的眷属都搬到我这里来,我要把埃及地的美物赐给你们,你们也要吃这地肥美的出产。” 

在利未记中脂油的原文是"chclcb”,在这里所提到的"肥美的岀产”的原文就是"chclcb”。所以这最后一句话按照希伯来文直接翻译是这样:“你们也要吃这地的脂油”,意味着享受这地所能提供的最佳出产。当然,脂油本身对人的身体并不好,所以上帝在他的旨意中曾强调人不能吃动物的脂油。但是按照利未记的记载,脂油总是被烧在坛上,上帝将它据为己有,而且称之为“馨香的火祭”从某种角度来说,脂油确实是祭物身体中最精华的部分。事实上,赎罪祭中的脂油等同于素祭中的细面,无论是动物或植物,这都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因此,祭物的脂油象征了耶稣基督一生所行的义,以及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的救赎功劳,罪人可以藉此在上帝面前重新得蒙悦纳。 

按照所定的条例,祭物的全身要搬到营外烧掉。我们知道,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正是耶路撒冷城门外的觸髅地。 

来13:11-12 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 

这里说耶稣在城门外受苦,应验了赎罪祭的预表意义。 

那么在燔祭坛这个地方,罪人是什么心情呢?或者说,他要经历一种怎样的经验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罪人在燔祭坛旁的经验,正是我们来到十字架面前仰望耶稣的经验。当罪人牵着羔羊来到圣所外院的时候,祭司先要告诉他:“这只羔羊乃是预表上帝的儿子,他将来要降临到世上,并且最终死去,以此来担当我们的罪。”然后祭司又对罪人说:“弟兄啊,你虽然犯了罪,但是慈悲的上帝愿意拯救你。现在,你要亲手宰杀这只羔羊,这就是主为你预备的赎罪的方法。”当罪人听到这样的讲解之后,他慢慢地低下头,眼睛望着这只无辜的羔羊,他也许会蹲下身来,轻轻抚摸这只羔羊。这个时候,他开始体会到罪的可憎。为了使自己脱离罪和罪的刑罚,上帝的儿子竟然要付上生命的代价。这是一个以生命来换取生命的过程。啊!这就是上帝的爱,这就是创造主为背叛的世人所显示的爱!这是何等奇妙的爱!罪人实在不忍心去宰杀这只羔羊,但由于祭司的劝告,他便用颤抖的手接过了锋利的刀。在动刀之前,他又看了一眼羔羊,他发现,这只羔羊在即将被杀的时候,竟然没有丝毫的挣扎。或许他会想到,将来的救主为了担当人类的罪,也会这样甘愿地牺牲。想着想着,他便握紧手中的刀,以悲痛的心情在羔羊的脖子上划开了一道口子。霎时间,羔羊的鲜血流了出来。但是它不会立刻死去,随着鲜血的流出,羔羊是一点一点地断了气。而这整个过程,罪人都亲眼目睹。他望着羔羊,同时又凭着信心的眼睛,仿佛看到了将来耶稣在十字架上慢慢流血,直到心脏破裂而断气的情景。因着燔祭坛的献祭,罪人生出了悔改的心。他在内心中呼喊说:“上帝啊,我从今以后不愿意再犯罪了,我再也不愿意违背你的律法了。”因着上帝饶恕之爱的感动,律法被铭刻在了罪人的心中。在燔祭坛这个地方,罪人的良心被唤醒了,他从此愿意抛弃罪,渴望过一种顺从的生活。而且,羔羊被宰杀的过程会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当中。在他回家之后,也会常常想起这一幕惨痛的情景。这种替死的爱将会一直激励着他,感动着他,使他远离罪恶并在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也就是说,燔祭坛旁宰杀祭物的经验,带给罪人“恨罪爱义”的心,而这正是上帝对个人救赎的开始。

赎愆祭

我们知道,“愆”也就是“罪”的意思,所以赎愆祭和赎罪祭在表面的意义上是相同的。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圣经又将其分成两种不同的祭礼呢? 

首先,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赎罪祭的条例中没有提到具体的罪项,而赎愆祭的条例中却列举了多种具体的罪项。我们不难发现,赎罪祭所针对的主要是确定性的罪,也就是那种确实明显构成违背上帝律法的思想意念或言语行为,这样的罪包含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因此也就无法列出具体罪项。而在赎愆祭的条例中所提到的罪,主要是指那种不确定的,不明显的,或者说那种似乎存在某种正当理由的犯罪。有时候,某些言行在某种条件下也许被认为是合理的,人们不认为这是罪,但若细细查究就会发现,归根结底还是属于罪。为这样的罪,我们也当悔改。

此文经授权发布

10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