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启预/言简讲|第87讲 以弗所教/会
- 但启预言简讲(小迟长老)
- 2025-02-22
- 12
注:第87-93讲属于第30课内容【七教会的预言书信】
第87讲 以弗所教会
(音频比文稿内容更丰富)
启示录第2章和第3章是关于七教会的书信,也就是约翰写给当时分布在亚细亚地区的七个教会的书信。但这些书信的内容不仅仅是对当时七个教会情况的说明,同时它们也包含了对未来各个时期教会的预言和启示。七教会是象征,从耶稣升天到耶稣再来的整个时期当中七个历史阶段的教会。也就是说,上帝通过他的智慧,把当时七个教会的状况和七个历史阶段中教会的状况联系了起来。
在研究这些书信时我们会看到,七封书信具有相似的结构,它们都包含这么几个方面:一、教会所处的年代,二、教会名称的意义,三、教会所在城市的特征,四、耶稣在信中的自称,五、对教会称赞的话语,六、对教会责备的话语,七、对教会训诫的话语,八、对教会中得胜者的应许。一共有这八个方面,下面我们依次来看这些书信。
第一个教会——以弗所教会
启2:1-7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教会所处的年代
以弗所教会象征从公元31年-公元100年间的教会。这一时期的教会称为“初代教会”,也称为“使徒时代的教会”,这是自耶稣升天以后第一个时期的教会。
教会名称的意义
“以弗所”的希腊文意思是“首先的”和“心所爱慕的”耶稣用这个名称代表初代教会是非常合适的。因为这是第一个时期的教会,所以它当之无愧是首先的。而且同时,它也是耶稣的心所特别爱慕的。这是刚刚诞生的教会,需要上帝特别的呵护。它就像一粒种子一样,开始渐渐地发芽、成长。就整个七教会来说,初代教会是撒种的阶段,也是种子开始破土发芽的阶段。所以上帝为这个时期的教会提供了早雨圣灵的浇灌。同时,对于这群幼小的羔羊,上帝也提供了十二使徒亲自的牧养。耶稣以慈父般的心情引导这个时期的教会的成长。
教会所在城市的特征
以弗所城是罗马帝国亚细亚省的省城,这里的教会最初是由使徒保罗所建立,保罗曾经在这个地方作了非常成功的布道工作。他有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劝戒教导信徒,并且向众人宣讲福音。根据提摩太前书的记载,保罗也曾经让提摩太留在以弗所负责那里的教会。后来,到了公元68年,当犹太人和罗马人之间的战争爆发时,位于耶路撒冷的基督教会总部被迫解散,在这之后,使徒约翰便成为以弗所教会的领袖。到了约翰写启示录的那个时期,以弗所已经成为了当时基督教的中心地。
以弗所城本来是一个异教的中心地,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大女神亚底米庙宇”就坐落在这里。但是后来,有成千上万的异教徒接受了真理,福音事业飞速发展,以至于这个城市最终竟变成了基督教的中心地。所以用这个城市来象征初代教会的革命性教导是非常合适的。
我们知道,初代教会是一个新生的教会,它诞生在一个异教盛行的时代。当时的罗马帝国普遍崇拜偶像,而且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也走向了形式化,但正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耶稣将天国的真理带到地上,建立起了上帝的真教会,甚至迅速遍及整个罗马帝国。正如以弗所城在信仰上有180度的大转变,同时成为基督教的中心地一样,初代教会的建立和发展也带着同样的特征。
耶稣在信中的自称
启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
耶稣自称是“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那一位。也就是说,他以能力和权柄引导和保护着每一个仆人,并且眷顾着每一个时期的教会。这样的话对初代教会来说含有特别的安慰和勉励。耶稣要让他们知道,他们自身可能没有太多能力,他们也许会遭受各样的逼迫和毁谤,他们面临种种艰难,但他们不是独自的,复活升天之后的耶稣依然眷顾着他们。
对教会称赞的话语
启2:2-3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耶稣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和忍耐”。后面又说:“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初代教会是作工的教会,是火热的教会,是忠诚于起初教导的教会。使徒们大发热心,到处为主传扬福音,在各地建立教会。上帝的百姓是处在一种负有强烈使命感的状态当中。在耶稣的爱的激励之下,在圣灵的感动之下,他们满怀着救灵的热情,将福音传到了罗马帝国的各个角落。
在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5章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基督升天后还不到一百年,罗马帝国境内基督徒的人数已约有五百万人以上。”历史忠实地记载了当时的情况。这里说“五百万人”,是在不到一百年之间成就的。那么退一步来说,就算是一百年,平均每年也要传五万人。在异教盛行的罗马帝国时代,每年有超过五万人接受福音,这样的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耶稣又说:“我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这里的“恶人”不是指一概的罪人,而是指那些披着基督的名号,公开在教会内犯罪作恶,以致使上帝的圣名遭受羞辱的人。初代教会是纯洁的教会,是拥护义的标准的教会。所以他们不能容忍恶人,他们将许多公然犯罪的人开除出教会。比如说,在哥林多前书第五章中提到,使徒保罗曾经奉主的名,并且用主耶稣的权柄,吩咐哥林多教会将他们中间的一个犯淫乱之罪的人开除岀教会。另外根据约翰三书的记载,使徒约翰也曾经揭发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的恶行,帮助弟兄姐妹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他彻底分离。
耶稣继续说:“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这里说到分辨假使徒。初代教会是用圣经真理试验真假的教会。使徒约翰曾经教导当时的弟兄姐妹,要防备假使徒和假先知。在提摩太前书第1章中提到,保罗也曾经将传讲异端的许米乃和亚历山大开除出教会。他们用圣经的话语来检验传道人所讲的是否是真理。所以耶稣以这样的话来称赞他们。
启2: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尼哥拉党是当时流传非常广的诺斯替(Gnosticism)主义的一个分支,“诺斯替”是“知识”的意思,因此也称为知识派。“尼哥拉”的意思是“在人民之上者”。他们的学说实际上是来源于希腊和巴比伦的哲学。对于基督教的道理,他们不承认耶稣有神性。
约二:7 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
可以看到,当时有些人不承认耶稣是成了肉身来的,也就是否认耶稣的神性,这主要是指尼哥拉党而说的。他们强调,耶稣是一个普通的人,并没有什么神性,他本来就是肉身,而不是“道成肉身”。使徒约翰在当时带领信徒反驳这种错谬的理论。
除此之外,尼哥拉党还宣讲,没有必要克制肉体的欲望来顺从律法的教导。他们实际上是宣称:“只要信就可以了,得救与行为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对律法的藐视,对顺从的行为的贬低,单单强调信就能够得救,这样的一种错谬的理论,从公元第一世纪就开始了。那么初代教会是反对这种理论的,并且耶稣对他们的反对也表示赞许。
对教会责备的话语
启2: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耶稣说,他们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在初代教会的后期,由于老一辈的仆人相继去世,再加上当时教会内部假教师的兴起,异端邪道的侵害,以及外来逼迫的加剧,以致于有不少信徒的信心开始动摇,他们的爱心也渐渐冷淡了。耶稣通过这样的话来责备他们。
但事实上,爱心的减退并不能单单归咎于外在环境的因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如果我们过度依赖牧师和传道人,却没有和耶稣建立起个人的关系,没有亲自查考圣经,也没有个人的祷告和灵修,没有积极进行传道工作,在经验中与耶稣同行。那么直到有一天,一旦被孤立起来,或者到了逼迫和考验来到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跌到。
约15:5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耶稣告诉我们,为了维持起初的爱心,我们必须要接在葡萄树上,从葡萄树源源不断地吸取养分。感到自己离不开树干,内心总是有一种需求,这样的经验就是结果子的经验。从自然现实来思考,枝子结果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它要把许多有机物储藏起来,慢慢地形成果实,所以它自然向树干有一种不间断的需求。那么同样,一个基督徒正确的经验就是:感到需要不断地恳求,不断地祷告,每一天仰望,每一天吃主的话语,感到需要圣灵时刻地充满……这样的人最终就会结出果子来。当一个人被耶稣的爱时刻激励和感动的时候,他也就越来越充分地彰显耶稣。活出耶稣的人也就是活在耶稣里面的人,这样的人实际上也就是有耶稣住在他里面的人。所以他在耶稣里面,耶稣在他里面,这就是葡萄树和枝子的比喻。
当我们爱上耶稣的时候,我们就喜欢常常思念他,如果对他爱得越深,也就越容易被他的言行所感化。你会常常想起他曾经说过的话,也会常常想起他曾经作过的事。并且你感觉你也喜欢说同样的话,喜欢作同样的事。他的思想、他的言语、他的行为,时刻在影响着你。最后你发现,你几乎被他的精神所同化了,你已经成为了第二个他。这也就是保罗所说“我活着就是基督”(腓1:21)这句话的含义。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们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当我们爱上耶稣的时候,我们就能从实际意义上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对教会训诫的话语
启2:5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耶稣警告他们应当省察自己灵性堕落的原因,然后要悔改,并且行起初所行的事。如果他们不肯悔改,耶稣就要把灯台从原处挪去。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灯台是用来发光的,这是象征圣灵的工作。橄榄油使灯发亮,意味着圣灵藉圣经的真理来建立并巩固上帝的教会,只要信徒持守上帝的话语而生活,圣灵就会充满,教会就有生命。耶稣的意思是说,如果他们一直消灭圣灵的感动,拒绝悔改按真理而生活,那么圣灵最终就要离开,不会再继续光照和感动他们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对教会中得胜者的应许
启2: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生命树的果子原是赐给那些顺从律法的人作食物的。但是自从始祖亚当和夏娃犯罪之后,人类便失去了吃生命果的权力。那么,什么时候我们再能吃到生命树的果子呢?就是当我们预备好了顺从律法的品格的时候。只有当我们顺从这个生命律的时候,才能享受生命果的待遇。那么,上帝律法的总纲就是爱,而初代教会的末期正是违背了这个律法的总纲,因为他们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这样的情况不也同样发生在现今的教会中吗?
但是,耶稣赐下了特别的应许:“得胜的”,也就是那些复兴起初的爱心,在这个地上活出律法原则的人,那些拥有耶稣的包容和饶恕的人,对人表示怜悯并给予切实帮助的人,对这样的人,耶稣“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根据预言之灵的启示,伊甸园并没有被洪水毁灭,在洪水到来之前,伊甸园被提到了天上。所以,按照启示录的记载,在千禧年之后,伊甸园还要重返人间,并且上帝要再造新天新地。一切得救的圣徒要在永恒的岁月中常常品味生命树的果子。
此文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