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启预/言简讲|第70讲 罗马帝国作北方王
- 但启预言简讲(小迟长老)
- 2025-02-03
- 5958
注:第67-74讲属于第26课内容【南方王与北方王的争战】
第70讲 罗马帝国作北方王
(音频比文稿内容更丰富)
但11:15 北方王必来筑垒攻取坚固城,南方的军兵必站立不住,就是选择的精兵也无力站住。
我们知道,13节和14节是预言到埃及和叙利亚之间最后的争战,以及罗马帝国的趁机兴起。那么接下来的15节和16节将会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也就是说,15、16节是在13、14节的基础上,对同一个事件的更进一步的说明。
这里的北方王依然是指叙利亚国的安提阿克三世,他联合马其顿王腓力一同出兵攻打埃及国。由于埃及国向罗马求助,当时的罗马元老院便派遣一位大臣作埃及幼王的保护人,他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帮助埃及准备抵御外敌的侵略。为此目的,他派遣正在埃及军队中任职的一个安妥利亚的著名大将史柯帕回到他本国去招募军队。在军队整装完毕之后,史柯帕便率军前去迎战。结果史柯帕战败,他带着残余军队逃到西顿城,但又被包围起来。这个时候,埃及国派遣三个最有能力的大将率领精兵前去解围,而结果没有成功。最后史柯帕因为粮食断绝,被迫在耻辱的条件下投降,仅仅保存住生命。他和他的一万军兵在解除武装、窘困狼狈的情况下被准于撤离。这样,安提阿克三世攻取了西顿城,这在当时来说是最坚固的城。正如预言所说:“北方王必来筑垒攻取坚固城,南方的军兵必站立不住,就是选择的精兵也无力站住。”不论是史柯帕将军特选的军队,还是埃及国在后来特别派遣的军队,他们在北方王安提阿克三世面前都无法站立。
但11:16 来攻击他的,必任意而行,无人在北方王面前站立得住。
这节经文按照原文圣经应该这样翻译:“来攻击他的,必任意而行,无人在他面前站立得住。”这里一共有两个“他”。第一个“他”是指北方王,也就是叙利亚国。第二个“他”是指罗马帝国。也就是说,罗马帝国要来攻打叙利亚国,并且最终将其吞并。自从埃及向罗马求助以来,叙利亚国在罗马的强大压力下一直走着下坡路,罗马人尽一切可能来削弱塞琉古王朝的势力,直到公元前64年,庞培将军率领罗马军队最终毁灭了叙利亚国。从此,罗马帝国便坐在了北方王的位置上。
但11:16 ……他必站在那荣美之地,用手施行毁灭。
在前面的课程中曾经说过,旧约时代的“荣美之地”是指巴勒斯坦地区和其中的耶路撒冷圣城。公元前63年,毁灭叙利亚国的同一个将军,也就是庞培将军,在这个时候又率军攻占了犹太国,其中有一万两千名以色列人被屠杀。根据《古代罗马史》的记载,庞培将军曾经擅自进入至圣所,并且他的士兵们将圣殿的宝库劫掠一空。历史正如圣经所预言的:“他必站在那荣美之地,用手施行毁灭。”
罗马皇帝——凯撒朱利亚斯(JulesCesar)
但11:17 他必定意用全国之力而来,立公正的约,照约而行。
这节经文按照原文应该这样翻译:“他必定意用全国之力而来,带着公正的约,照约而行。”这里的“他”是指罗马帝国。根据历史的记载,在公元前51年,埃及的国王多利曼十一世去世了。他留下两个孩子,分别是长女克琉帕沙(CLEOPOATRA)和年仅九岁的儿子多利曼十二世。老国王在遗嘱中规定:“他们姐弟二人要互相成婚,共同掌权,又因为他们年轻,所以委托给罗马保护。”而罗马人接受了这一责任,并且指定庞培作埃及王位继承者的保护人。这就是所谓的“公正的约”。
预言说:罗马帝国要“带着公正的约,照约而行”。这句话是如何应验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在罗马帝国初期,曾经有所谓的“前三头同盟”,也就是由克拉苏、庞培与凯撒朱利亚斯结成的秘密政治同盟,最初开始于公元前60年。他们分别握有强大的政权和军权,为了镇压各种奴隶起义和平民运动而互相联合。罗马本来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但是由于内部的混乱,再经过这三大将军的运作,逐渐过渡成为一个帝制的国家。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战争中死去,这样便由原来的“三头”剩下了“二头”。但是后来,在庞培与凯撒朱利亚斯之间发生了分裂,甚至他们互相争战,最终庞培被打败。这个时候,吃了败仗的庞培将军逃到了埃及,想要在埃及避难,因为这时他已经被罗马元老院命为埃及王位继承者的保护人。凯撒朱利亚斯立即追踪而去,但在他还未到达埃及之先,庞培已经死了。埃及的多利曼十二世为了讨好威势更加强大的凯撒朱利亚斯,便在密谋下杀死了庞培。这样,凯撒朱利亚斯趁机取得了埃及王位继承者的保护权。
但是,当凯撒朱利亚斯来到埃及之后,他发现埃及国因为内部扰乱而动荡不安。因为克琉帕沙和多利曼十二世之间互相敌视,并且克琉帕沙被剥夺了行政权力。于是凯撒朱利亚斯命令这姐弟二人,让他们解散各自的武装部队,到他面前来解决纠纷。而这一项粗暴的命令让埃及人无法接受,因为在埃及人看来,这是对王家威信的一种触犯。于是埃及人大为激怒,拿起了武器。在这关键的时刻,凯撒朱利亚斯回答说:他的这种作法是公正的,按照埃及老国王的遗嘱,罗马拥有对埃及王位继承者的保护权。既然如此,对于姐弟二人之间的纷争,自然也应当由罗马来处理。正如预言所说:他“带着公正的约,照约而行”。然而从本质上来说,凯撒朱利亚斯并非真的想按照公义去处理埃及国的内政,很明显,他有自己的目的和企图。
但11:17 ……将自己的女儿给南方王为妻,想要败坏他,这计却不得成就,与自己毫无益处。
这句话按照原文圣经应该这样翻译:“并且他要将妇人的女儿给他为妻,为要败坏它,但她却不站在他一边,也不为了他。”我们可以看到,这节经文中既有男“他”,也有女“她”,还有宝盖“它”。这些分别指谁呢?在更好地理解这节经文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
埃及国的内乱使得凯撒朱利亚斯拿出了所谓“公正的约”,并且照约而行。于是,克琉帕沙和多利曼十二世之间的纷争被带到了凯撒朱利亚斯的面前,并且指定了律师为他们双方的事情辩护。而这个时候,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有一天,克琉帕沙让自己笔直地躺在一张大地毯中,并且吩咐一个仆人将她扛在肩上,送到凯撒朱利亚斯的住所,假报呈献礼物给罗马大将。于是这个仆人蒙准许进去,来到将军的面前,将包裹放下。当凯撒朱利亚斯打开一看,艳丽的克琉帕沙便站在他的面前。这样,克琉帕沙轻松地取得了她和凯撒朱利亚斯之间的联合。
后来,克琉帕沙被恢复了先前的行政权力。凯撒朱利亚斯命令姐弟二人,按照父亲遗嘱中的愿望共掌政权。不久之后,多利曼十二世在反对凯撒朱利亚斯的战争中失败,溺死在尼罗河中。这样,克琉帕沙最终藉着罗马将军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埃及实际的统治者。按照历史的记载,克琉帕沙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法老,她也就是历史中著名的“埃及艳后”。
在了解了这段历史的基础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以上的经文。预言说:“并且他要将妇人的女儿给他为妻”。这里的“妇人”在原文中是复数,也就是不只一个妇人。“妇人的女儿”是指克琉帕沙,因为克琉帕沙是埃及的公主,而埃及国王本来是多妻的,所以她的确不只一个母亲。预言中提到的两个“他”都是指凯撒朱利亚斯。意思是说,凯撒朱利亚斯要将克琉帕沙给自己为妻。的确,克琉帕沙之所以成为凯撒朱利亚斯的妻子,其中没有经过别人的引荐,而是克琉帕沙自己主动送上门,并且凯撒朱利亚斯当场表示同意。所以圣经就用了非常恰当的说法:他要将妇人的女儿给他自己为妻。
预言继续说:“为要败坏它”。这里的“它”是指埃及国。凯撒朱利亚斯表面上虽然愿意帮助克琉帕沙,但其最终目的却是想要总揽埃及国的政权,从而败坏埃及国。
然后预言又说:“但她却不站在他一边,也不为了他”。这里的女“她”是指克琉帕沙,男“他”是指凯撒朱利亚斯。根据历史的记载,过了不久,凯撒朱利亚斯被谋杀,之后克琉帕沙又转而投情于马可安东尼(MA呱ANTONY),而这个马可安东尼却是凯撒朱利亚斯的继承者屋大维(OCTAVIAN)的死敌。正如预言所说,虽然克琉帕沙成了凯撒朱利亚斯的妻子,但她也不过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后来,屋大维于公元前31年在阿克丢(ACTIUM)打败了克琉帕沙和马可安东尼的联军。第二年,马可安东尼自杀。过了不久,克琉帕沙发现不能取宠于屋大维,也自杀了。从此,埃及的多利曼王朝结束了。
但11:18-19 其后他必转回夺取了许多海岛。但有一大帅,除掉他令人受的羞辱,并且使这羞辱归他本身。他就必转向本地的保障,却要绊跌仆倒,归于无有。
18节和19节又回过头来预言了凯撒朱利亚斯的结局。首先,这里的“海岛”,按照原文圣经可以翻译成“海岸之地”。这是指着凯撒朱利亚斯在攻打庞培余党的时候所夺取的土地,他分别在卡托(CATO)、非洲的昔比屋(SCIPIO)、拉比纽(LABIENUS),还有西班牙的伏鲁这些地方,打败了庞培军队的最后残余部分。
然后预言说:“他就必转向本地的保障,却要绊跌仆倒,归于无有”。当凯撒朱利亚斯屡次打了胜仗之后,他回到了罗马,并且宣布为独裁者。但是不久之后,他就被暗中谋杀了。至于凯撒朱利亚斯死亡的具体经过,圣经也给出了详细的预言。这里说:“但有一大帅,除掉他令人受的羞辱”。这是指着以著名将帅布鲁都为首的反对派在罗马元老院的议事厅里将凯撒朱利亚斯刺死的事情。当时的议事厅被称为“庞培议事厅”,而凯撒朱利亚斯就是死在这里。并且,当凯撒朱利亚斯断气的时候,正好仆倒在了庞培的遗像之前。正如预言所说:“使这羞辱归他本身”。
罗马皇帝——凯撒奥古斯都(CaesarAugustus)
但11:20 那时,必有一人兴起接续他为王,使横征暴敛的人通行国中的荣美地。
这里说:“必有一人兴起接续他为王”。当凯撒朱利亚斯死了之后,继承他王位的是屋大维,也就是后来的凯撒奥古斯都。
根据路加福音第二章的记载,耶稣的降生正是在凯撒奥古斯都在位的时候。而且,罗马皇帝在当时有旨意下来,让全国的人民都报名上册。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征收税赋,搜刮民脂民膏,他要统计一下户口,而这件事情正应验了但以理书的预言。
预言说:“他要使横征暴敛的人通行国中的荣美地”所谓“荣美地”是指当时处在罗马统治之下的犹太国,而“横征暴敛的人”是指当时的税吏,他们奉皇帝的命令到全国各地去收税,特别是对那些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其税收制度更是繁重。
但11:20 ……这王不多日就必灭亡,却不因忿怒,也不因争战。
根据历史的记载,凯撒奥古斯都死于公元14年,时年76岁。他的死亡并非因忿怒,也非因争战,而是在休养之地挪拉,和平地死于病榻之上。而且,从他下令统计户口加强税收开始,直到死的时候,不过十八年。虽然这段时间在人看来并不短暂,但在上天看来却是不多几日。
罗马皇帝——凯撒提庇留(CaesarTiberius)
但11:21 必有一个卑鄙的人兴起接续为王,人未曾将国的尊荣给他,他却趁人坦然无备的时候,用谄媚的话得国。
当凯撒奥古斯都死了之后,继承王位的是凯撒提庇留(TIBE观SCEASAR)。事实上,提庇留并不是奥古斯都亲生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利维亚(LIVIA),改嫁之后成了奥古斯都的妻子。奥古斯都在年老的时候曾经多次指定继承人,但被选的人后来都相继死去。最后,经过利维亚的不断求情,濒临死亡的奥古斯都终于在不得己的情况下,通过遗嘱任命提庇留作为他的继承人。其实奥古斯都原本并不喜欢这个继子,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品性卑鄙。在提庇留继位之后的头几个月中,全国立即有七个军团哗变,他通过说讨好士兵的话,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才安抚了军队。另外,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并不希望提庇留作王。至于当时的元老院虽无一人敢反对他,而且还要再三请求他出来执掌王权,这其实都是出于提庇留伪善的策划。为了使自己享有一定的声望,他故意制造了一种谦卑的姿态。
但11:22 必有无数的军兵势如洪水,在他面前冲没败坏,同盟的君也必如此。
这句话按照原文圣经应该这样翻译:“必有洪水泛滥似的军兵,在他面前被扫除和被粉碎,立约的君也必如此。”这里的众多军兵是指被征服地区的起义者们,他们曾经在凯撒提庇留在位的时候被镇压。
“立约的君”是指耶稣,耶稣正是在凯撒提庇留在位的时候被钉十字架。凯撒提庇留在位的年代是从公元14年到公元37年,而耶稣则是于公元27年秋天受洗,并于公元31年春天被钉十字架。正如预言所说,立恩典之约的那位大君,也要受到这个罗马君王的攻击和杀害。
此文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