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慈爱与公义》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2025年第一季度1-3月
作者:
约翰 C · 佩克汉(John C. Peckham)
第8课
《自由意志、爱与神圣旨意》
2月15日~2月21日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路13:34;耶32:17-20;来1:3;申6:4、5;弗1:9-11;约16:33。
存心节: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
“神圣旨意”(Divine Providence)一词*是用来描述上帝在世上的行动。我们如何看待上帝的旨意,对于我们如何与上帝和他人建立关系,以及如何看待罪恶,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督徒对神圣旨意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相信上帝运用祂的力量来决定所有事件的发生。祂甚至会选择哪些人得救,哪些人失丧!根据这种观点,上帝的命令决定一切,人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事实上,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就连人类所求所想也是由上帝决定的。
相较之下,强而有力的《圣经》证据显示了上帝并不是决定所发生的一切。相反,祂赋予人类自由意志,甚至到他们(和天使)可以选择直接违背祂旨意行事的程度。堕落、罪恶和邪恶的历史,正是滥用了这种自由意志之后果的悲剧表述。救赎计划的制定就是为了补救滥用自由意志所造成的悲剧。
■ 研究本周学课,为2月22日安息日预备。
编注:Providence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意为“先见、远虑,细心计划以满足需要”,神学上指上帝对受造物预见性的照顾与引导;过去常译为“摄理/护理”,现则有“天命、神意、天佑”等译法,在本课仍以较为人熟知的“旨意”译之。
星期日 2月16日
第8课 自由意志、爱与神圣旨意
【我们至高的上帝】
有一位青年牧师教导他的中学小组说:“上帝是至高无上的。这意味着祂掌管着一切发生的事。”一位困惑的中学生回答:“所以当我的宠物狗死时,上帝也在掌管一切吗?祂为什么要杀死我的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青年牧师回答:“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有时上帝会让我们经历困难,是为了让我们为将来更艰难的事做好准备。我也记得我的宠物狗死时有多难受。但这件事帮助我得以应付后来祖母去世时更痛苦的时刻。你能明白这道理吗?”
沉默半晌后,这位中学生回答:“那么,上帝之所以杀了我的狗,是为了日后祂要带走我奶奶之时做好准备吗?”—马克.科尔特斯,引自约翰.佩克汉的《神圣属性:认识圣经中立约的上帝》(密西根州:贝克学院,2021),原文第141页。
人们有时认为世事变化都是按照上帝的意愿。世上发生的一切都是上帝要它发生的。毕竟,上帝是全能的。若是如此,怎么可能会发生上帝不乐见发生的事呢?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多么糟糕,都是出于上帝的旨意。至少这就是这类神学观所教导的。
读诗81:11-14,赛30:15,18,赛66:4和路13:34。对于上帝的旨意是否永远亨通,这些经文说了什么?
虽然许多人相信上帝总是得偿所愿,但《圣经》却说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圣经》一再描述上帝经历未实现的愿望。也就是说,所发生的事常与上帝所说和祂实际希望发生的背道而驰。在许多情况下,上帝明确宣称正在发生的事与祂想要的相反。祂希望祂的子民有这种结果,但他们却选择了另一种。上帝不禁自己哀叹:“我的民不听我的声音……甚愿我的民肯听从我,以色列肯行我的道,我便速速治服他们的仇敌。”(诗篇81:11,13、14)
仔细思考发生的一切事都归因于上帝直接意志的神学含义。这样的神学会产生什么样的深层问题,特别是在罪恶的背景下?
星期一 2月17日
第8课 自由意志、爱与神圣旨意
【全能(Pantokrator)】
整本《圣经》都彰显了上帝的奇妙大能。《圣经》中有无数关于祂运用能力和创造奇迹的叙述。然而,尽管如此,许多上帝不希望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阅读启11:17,耶32:17-20,路1:37和太19:26。另参来1:3。关于上帝的大能,这些经文教导了什么?
上述和其他经文都教导上帝是全能的,祂以祂的能力维持世界。事实上,〈启示录〉多次将上帝称为“主上帝全能者”(例如,启11:17;与林后6:18;启1:8;16:14;19:15;21:22比较)而 pantokrator 的字面意思是“全能的”。上帝是全能的这一事实不仅在言语上得到证实,也在许多令人惊奇的例子中彰显,上帝使用祂的力量来拯救祂的子民,或以其他奇迹般的方式干预世事。
然而,说上帝是“全能”的并不意味着祂可以做任何事。《圣经》教导说,有些事是上帝不能做的;例如,提后2:13宣称,上帝“不能否认自己”(译注:思高本)。
因此,大多数基督徒都同意上帝是全能的(无所不能),这意味着祂有能力做任何不自相矛盾的事,即在逻辑上可能且符合祂本质的事。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清楚表明,有些事对上帝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会有矛盾。虽然基督肯定了“在上帝凡事都能”(太19:26),但在被钉十字架临近时,祂也向天父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当然,天父拥有将基督从十字架的苦难拯救出来的绝对力量,但祂不能在拯救罪人的同时也这样做。两者之中必须择一,不可能兼得。
《圣经》也教导说,上帝想要拯救每个人(例如,提前2:4-6;多2:11;彼后3:9;结33:11),但不是人人都会得救。关于自由意志的真实性,以及对被赋予自由意志之人上帝掌控力量的有限,这一事实教导了什么?
星期二 2月18日
第8课 自由意志、爱与神圣旨意
【爱上帝】
上帝是全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祂可以做不合理的事。因此,上帝不能“以结果论”来定意使某人“自由地”爱祂。如果一个人自由地做某件事意味着他不能带着个人意志去行,那在这种定义之下,就根本不是让人自由行事。简言之,正如我们所见且必须再次强调的—上帝不能强迫任何人去爱祂,因为一旦强迫,那就不再是爱了。
阅读太22:37和申6:4、5。关于自由意志的真实性,这些经文教导了什么?
最大的诫命—爱上帝—提供了证据证明上帝确实希望每个人都爱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爱上帝。那为什么上帝不让每个人都爱祂呢?再说一次,那是因为爱,而爱就必须无偿地给予。
阅读来6:17、18和多1:2。这些经文教导了有关上帝的什么内容?
根据民23:19,“上帝非人,必不致说谎。”上帝从不说谎(多1:2);祂总是信承守诺,从不食言(来6:17、18)。因此,如果上帝已经应许或委身于某事,祂将来的行动在道德上就会受到该应许的限制。
这意味着,当上帝赋予受造物自由,去选择祂所不喜欢的事物,那人类的选择就不再取决于祂了。如果上帝承诺赋予受造物自由意志,那么人类就有能力行出违背上帝期望的事。可悲的是,许多人确实以这种方式来行使他们的自由,因此,许多事情的发生非上帝所愿,但严格来说,这并不取决于上帝。
你做了哪些你知道上帝不希望你做的事?这对自由意志的真实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可怕后果有何启示?
星期三 2月19日
第8课 自由意志、爱与神圣旨意
【上帝的理想和补救旨意】
阅读弗1:9-11。这段经文对于预定论说了什么?是否有些人注定得救,有些人注定要失丧?
这里和《圣经》其他地方被译为“预定”的希腊术语(prohorizo)本身,并不教导上帝因果地决定历史的走向。相反,这个字的意思只是“事先决定”。
当然,一个人可以单方面预先决定某件事,也可以考虑到其他人自由地预先决定某件事。《圣经》教导上帝所做的是后者。
在这里和其他地方(例如,罗8:29、30)译为“预定”的术语,是指上帝考虑了祂对受造物自由决定的预知之后,才对未来做出计划。因此,即使上帝同时尊重与受造物之真爱关系中所需的自由,祂的旨意仍可以为所有人引导历史,走向祂所期望的美好结局。
弗1:11宣称上帝能“随己意行、做万事”。这是否意味着上帝决定一切都按照祂的意愿发生?单独阅读弗1:9-11似乎证实了这个观点。然而,这种解释与我们之前所读到的许多经文自相矛盾,因为这些经文表明人们有时拒绝“上帝的旨意”(路7:30;与路13:34,诗81:11-14比较)。如果《圣经》不会自相矛盾,那么如何以彼此一致的方式来理解这些经文呢?
如果人们简单认识到所谓上帝的“理想旨意”和祂的“补救旨意”之间的区别,那么这段话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上帝的“理想旨意”是祂实际上希望发生的事,如果每个人总是完全按照祂的旨意去做,那么这事就会发生。另一方面,上帝的“补救旨意”是已经考虑了所有因素,包括受造物的自由决定,这些决定有时会偏离上帝的心愿。弗1:11明显指的便是上帝的“补救旨意”。
上帝对未来的预知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即使知道人们会做出的所有选择,包括错误的选择,祂仍然可以“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祂)的人得益处”(罗8:28)。你能从这个真理中得到什么安慰呢?
星期四 2月20日
第8课 自由意志、爱与神圣旨意
【基督已经胜了世界】
如果一切都按照上帝的理想旨意发生,就不会有罪恶,只会有爱与和谐的完美幸福。最终,宇宙将恢复上帝完美的理想旨意。与此同时,上帝正以一种考虑到受造物之自由决定的方式来实现祂的旨意。
想象一下,在一场烘焙比赛中,所有参与者都被要求使用某些特定的材料,但他们也可以添加自己想要的其他材料,以便做出他们想要的蛋糕。最终,烘焙师最后制成的任何蛋糕,至少有一部分都将由烘焙师未选择的某些成分来决定。
同样地(在有限的层面),因为上帝承诺并尊重爱所必需的自由,所以构成了世界历史的许多“成分”并非祂所选,而是实际上与祂的愿望相反的。
根据这种观点,神圣旨意不只是单一层面的,就好像上帝单方面控制发生的一切。相反,这需要(至少)对上帝的旨意有两种层面的看法:这世上有某些事情是由上帝促成的,但其他事件则是受造物自由决定的结果(所有罪恶也是如此)。许多事情的发生实非上帝所愿。
阅读约16:33。即便处在困境之中,这段经文仍带给我们什么希望?
特别是在苦难或考验来临时,人们的信仰可能会动摇,因为他们错误地相信上帝定会或应该使他们免受今生的苦难和考验。但耶稣告诉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祂警告祂的跟随者将在世上经历考验和磨难,但他们还有希望,因为基督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我们遭遇苦难和考验的事实并不意味着这是上帝对我们的理想期望。我们必须时时牢记一幅大图:善恶之争。然而,我们可以确信,虽然恶本身并不是善的必要条件,但上帝还是能够从恶中汲取善。而且,如果我们相信上帝,祂甚至可以利用苦难来拉近我们与祂的距离,并激励我们去同情并关心他人。
星期五·2月21日
第8课 自由意志、爱与神圣旨意
进修资料
阅读怀爱伦的《历代愿望》〈上帝与我们同在〉,原文第19-26页。
“救赎人类的计划并不是一种事后的措施,不是在亚当堕落之后才拟订的。它乃是‘永古隐藏不言之奥秘’的启示(罗16:25)。它又是那曾在万古之先作为上帝宝座根基之原则的展开。上帝和基督从太初就预知撒但的背叛,和人类因这背叛者的欺骗势力而致的堕落。上帝并没有命定罪恶必须存在,但祂预见它的存在而做了准备,以应付这可怕的变故。祂对世人的爱是如此伟大,甚至立约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3:16)。”——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第22页。
讨论问题
❶如果上帝并不总是能够得偿所愿,这一事实如何影响你对世事的看法?理解上帝也有未实现的愿望有什么实际意义?
❷若回到周四课文中的蛋糕比喻,我们就能理解为何尽管“上帝和基督从太初就预知撒但的背叛”,祂还是创造了我们。爱必须融入其中,而爱意味着自由。上帝没有把我们创造成为一个没有爱的人,祂创造的人是一个能爱的生命体,祂知道,祂这样做的结果最终会导致耶稣走上十字架。基督宁愿在十字架上受苦,也不愿剥夺我们在爱中固有的自由;爱对上帝的政权而言是多么神圣且必要,这告诉了我们什么?
❸我们常常哀叹世上的罪恶和苦难,但你花了多少时间思考上帝自己也因苦难和罪恶而哀叹且忧伤呢?当你体认到祂自己也因罪恶而受苦时,你对罪恶和苦难的理解会有什么不同?
❹这一事实——许多世事都非上帝所愿——如何帮助你应对自己的痛苦,尤其是当它无法理解且似乎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