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5第1季度 > 正文

第1季度/学课|第5课 神圣之爱的愤怒(音频为望潮讲解版)

2025年第一季度 第5课 神圣之爱的愤怒

《上帝的慈爱与公义》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2025年第一季度1-3月

作者:

约翰 C · 佩克汉(John C. Peckham)

 第5课

  《神圣之爱的愤怒》 

   1月25日~1月31日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诗78;拿4:1-4;太10:8;太21:12、13;耶51:24、25;罗12:17-21。

存心节:

“但他有怜悯,赦免他们的罪孽,不灭绝他们,而且屡次消他的怒气,不发尽他的忿怒。”(诗篇78:38)。

尽管上帝的怜悯经常倍受赞扬,但许多人也发现,祂的愤怒同样令人感到不安。如果上帝就是爱,人们认为祂永远不该有愤怒之情。然而,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祂的愤怒正是出自于祂的爱。

有些人宣称《旧约》的上帝是愤怒的上帝,而《新约》的上帝是慈爱的上帝。但上帝只有一位,并且两约都是指同一位上帝。上帝是爱,祂确实对邪恶感到愤怒—但这也恰巧因为祂就是爱。耶稣自己表达了对邪恶的强烈愤怒,《新约》也多次教导有关上帝的公义和恰如其分的愤怒。

上帝的愤怒自始至终都是祂对邪恶和不公的一种正义和慈爱的回应。神圣的愤怒是由全然的良善和爱所激发的义怒,它针对的是所有创造物的益处。上帝的愤怒只是祂的爱对邪恶和不公的一种恰当反应。因此,邪恶会激起上帝的情感,去支持受害者并反对作恶之人。因此,神圣的愤怒是神圣之爱的另一种表达。

■ 研究本周学课,为2月1日的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1月26

第5课 神圣之爱的愤怒

【因邪恶而悲伤】

《圣经》中的上帝喜爱公义,憎恨邪恶。因此,罪和邪恶激起了祂的愤怒之情,这情感是为那些受压迫和受虐之人而起,即使是一人作恶,其影响仅及于自身,但在上帝那里仍会有因罪而起的愤怒之情。上帝憎恨邪恶,因为邪恶伤害的都是祂所造的,即使他们是自食其果。在《圣经》的叙述中,上帝多次被圣经学者所说的背叛循环所激怒。这个循环如下:

·人们反抗上帝行恶事,甚至做出可怕的暴行,如献祭儿童和其他在祂眼中看为可憎的行为。

·上帝因祂子民的决定而退出。

·百姓遭到外邦压迫。

·百姓向上帝呼求拯救。

·上帝仁慈地拯救祂的百姓。

·上帝的子民再次背逆祂,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即使在这种罪恶和不忠的循环下上帝一再面对人类的背叛,祂却以无尽的信实,长久的忍耐,奇妙的恩典和深切的怜悯待他们。

阅读诗78篇。这段经文表达了上帝对祂子民一再叛逆的回应是什么?

根据《圣经》,爱与公义是相互交织的。神圣的愤怒是爱对邪恶的正当反应,因为邪恶总是伤害上帝所爱的。《圣经》中没有任何例子显示上帝是任意妄为或平白无故地发怒。

虽然上帝的子民一再离弃和背叛祂,但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仍然持续并耐心地赐予那超出人所能理解的怜悯(尼9:7-33),从而表明了祂长久忍耐之恩慈的深不可测。事实上,根据诗78:38的描述,上帝是满有“怜悯,赦免他们的罪孽,不灭绝他们,而且屡次消他的怒气,不发尽他的忿怒”。

你肯定曾经对他人的恶行感到愤怒。那么,这种情感如何帮助你更理解上帝对邪恶的愤怒呢?

星期一 1月27

第5课 神圣之爱的愤怒

【上帝不轻易发怒】

上帝对邪恶感到愤怒,因为上帝就是爱。上帝是如此的慈爱又有恩典,以至于《圣经》中有位先知因此责备上帝,埋怨祂太过仁慈!

想想约拿的故事,并反思拿4:1-4上帝对尼尼微人慈悲宽恕的回应。关于约拿和上帝,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另参太10:8)

约拿对上帝慈悲的回应主要有两个层面:首先,它显示了约拿自己的铁石心肠。他极度憎恨亚述人对以色列人所做的一切,以至于他并不希望上帝向他们施怜悯。

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大的教训!这种心态即使不难理解,我们仍必须对此小心提防。在所有人中,那些接受上帝恩典的人最应该认识到恩典对他们来说是多么不配得,继而将这恩典推己及人。

其次,约拿的反应强化了上帝的怜悯和恩典于祂的品格本身是多么重要。约拿对上帝的怜悯如此熟悉,正因为上帝是“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拿4:2),所以约拿知道上帝不会对尼尼微施行审判。上帝是公正并仁慈 地对待所有人类和国家。

译为“不轻易发怒”或“忍耐”的希伯来文短语可直译为“长鼻子”;因为在希伯来文谚语中,愤怒与鼻子的隐喻相关,鼻子的长度暗示一个人生气需要多长时间。

因此,用“长鼻子”来称呼上帝,表示祂是不轻易发怒并恒久忍耐。虽然人类易怒,但上帝却极其忍耐。祂白白且丰盛地赐下恩典,却没有为罪找借口,也没有对不公正视而不见。相反,上帝亲自透过十字架为罪和邪恶赎罪,使祂既是公义的,又称信祂的人为义(罗3:25、26)。

你是否曾经对伤害过你的人表现出怜悯或恩典?你怎样才能牢牢记住上帝为你所做的一切,使你对他人更加仁慈,以此回应祂向你展示的丰富恩典?再者,我们如何做到既表现出怜悯和恩典,但同时又做到对犯罪、虐待或压迫零容忍?

星期二 1月28

第5课 神圣之爱的愤怒

【义怒】

虽然愤怒有许多不恰当的形式,但《圣经》也教导何为“义怒”。

想象一下,一位母亲看着她三岁的女儿在操场上玩耍;突然间,一名男子袭击了她的女儿。她难道不该为此生气吗?她气愤是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下,愤怒恰巧是爱的正当反应。这例子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上帝的“义怒”。

阅读太21:12、13和约2:14、15。关于上帝对邪恶感到愤怒一事,耶稣对圣殿遭人滥用的反应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这些例子中,耶稣对那些视上帝的圣殿为平常之物,把它变成“贼窝”并借此压榨寡妇、孤儿和穷人之人,表现了义怒的“敬虔热心”(太21:13;与约2:16比较)。圣殿和礼拜仪式本应象征上帝仁慈的宽恕和对罪人的洁净,却被用来欺骗和压迫最弱势之人。耶稣难道不应对这种可憎之事感到愤怒吗?

可10:13、14和可3:4、5提供了更多展现祂义怒的例子。当人们带着小孩来见耶稣时,“门徒便责备那些人。”耶稣就“恼怒”—字面意思是“愤怒”。祂对他们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可10:13、14)

在其他地方,当法利赛人等着指控耶稣在安息日治病是违反了安息日时,耶稣问他们:“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可3:4)祂“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然后开始医治人(可3:5)。在此,基督的愤怒和祂因他们的铁石心肠感到悲伤有关。这是爱之公义的愤怒,正如《旧约》将上帝的愤怒归因于是出自爱之公义的愤怒。尤其是当邪恶伤害了爱的对象时,爱怎能不因邪恶的侵入而愤怒?

我们该如何谨慎,不要试图将自私的愤怒辩解为“义怒”呢?为什么这么做是如此容易?我们又该如何使自己免受这种微妙又真实的陷阱所影响?

星期三 1月29

第5课 神圣之爱的愤怒

【上帝不情愿使人受苦】

在整本《圣经》中,上帝不断彰显出祂对受压迫之人的情感,以及祂对施压者的义怒。如果没有邪恶,上帝就不会发怒。祂的愤怒只针对那些伤害祂创造物的势力。

根据哀3:32、33,上帝并不愿使人受苦(字面意思是上帝不会“从心里”施行苦难)。祂不想对恶人施以审判,但爱最终还是需要公义。

这真理体现在上帝长久以来持续宽恕祂的子民,并一再给予他们悔改并与祂和好的机会。上帝一再透过先知呼召祂的子民,但他们却拒绝听从(参耶35:14-17;诗81:11-14)。

阅读拉5:12并将其与耶51:24、25,44比较。关于耶路撒冷遭受的审判(对比巴比伦的审判),这些经文说明了什么?(另参代下36:16)

根据〈以斯拉记〉第5章,在百姓顽固不化地惹怒上帝之后,祂最终将百姓“交在迦勒底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拉5:12)。但上帝只是在“无法可救”之后才这样做(代下36:16),后来上帝也因巴比伦对犹大所造成的肆意破坏而审判巴比伦(耶51:24、25,44;与亚1:15比较)。

《圣经》描述上帝带来的许多审判皆被解释为祂是根据人们的所做所行将子民“交给”他们的敌人(士2:13、14;诗106:41、42);是他们离弃主去侍奉列邦的“神”(士10:6-16;申29:24-26)。上帝对邪恶的愤怒—最终将彻底根除所有邪恶,源于祂对所有人的爱,以及祂对宇宙最终美好的渴望,而宇宙本身就与整个罪恶和反叛的问题息息相关。

上帝不想对任何人施行审判,这一事实如何影响你对上帝发怒的理解?如果上帝不轻易发怒,我们难道不该对周围的人更有耐心吗?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同时保护和照顾那些不法行为的受害者?

星期四 1月30

第5课 神圣之爱的愤怒

【表现同情】

虽然神圣的愤怒是一件“可怕”的事,但它决不是无道德或无爱的。相反,在《旧约》和《新约》中,上帝都是因祂的爱对邪恶表达了愤怒。上帝的愤怒是可怕的,因为恶的阴险性质与上帝的纯良和光辉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这一点来看,爱对上帝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愤怒则不然。哪里没有邪恶或不公正,那里就没有愤怒。最终,上帝从宇宙中消灭邪恶的慈爱行动也将有效地消除愤怒,因为再也不会有任何不公正或邪恶之事。完美之爱的关系只会有永恒的幸福和正义。再也不会有神圣的愤怒,因为不再需要。这是多么奇妙的想法啊!

有些人担心神圣的愤怒可能会无意中被认为是为人类的复仇铺路。阅读申32:35;箴20:22;箴24:29;罗12:17-21和来10:30。这些经文如何防范人类的复仇?

根据《圣经》,上帝有权施行审判,而且当祂审判时,祂总是以完全的公正来审判。《旧约》和《新约》都明确地为上帝的复仇保留一席之地。正如保罗在罗12:19中所写,“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虽然上帝最终会审判不公和邪恶,但基督已为所有相信祂的人开辟道路。事实上,耶稣会“救我们脱离将来[的]忿怒”(帖前1:10;与罗5:8、9比较)。这是按照上帝的计划:“上帝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帖前5:9)。上帝的愤怒并没有消失,但相信耶稣的人会因基督而从这样的愤怒中得拯救。

基督的赎罪如何维护公义,同时将我们从愤怒中拯救出来?认识到即使你有缺点,祂仍然为你做好了准备,你是否在应对别人时会更加仁慈?

星期五·1月31日

第5课 神圣之爱的愤怒

进修资料

阅读怀爱伦《先祖与先知》〈金牛犊〉,原文第315-330页。

在谈到金牛犊的罪时,怀爱伦写道:“以色列人曾自愿立约服从耶和华的威权,如今竟犯了叛逆的罪,得罪了那厚赐百福与他们的王。为维护上帝的政权起见,这些叛徒必须受到惩罚。然而就是在这事上,上帝还是显出祂的慈怜。祂虽然维护祂的律法,同时祂也赐人选择的自由,给人人悔改的机会。只有那些顽梗不化的人才被剪除。

“这罪实有惩罚的必要,为要向周围的列国说明上帝对于拜偶像之罪的憎恶。摩西作为上帝的代表,必须在叛徒身上执行审判,借此对他们的罪行作一次严肃而公开的抗议。将来以色列人指摘邻邦拜偶像的罪行时,他们的仇敌必要反控他们说,他们这以耶和华为上帝的人曾在何烈山制造并敬拜一个牛犊。那时以色列人虽然不得不承认这可耻的事实,但他们可以指着这些犯罪之人所遭受可怕厄运,证明上帝并没有容许或原谅他们的罪。

“这罪之所以必须受到刑罚,非但是为了上帝的公义,也是为了上帝的慈爱……这几千个人灭亡乃是出于上帝的慈悲,为要防止亿万人必须受刑。可见祂必须刑罚少数人,为要拯救多数人。”——怀爱伦,《先祖与先知》,原文第324、325页。

讨论问题

你认为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神圣愤怒的概念感到困惑?有什么想法可以帮助你去理解它?

当人们自己寻求复仇之道时,总是会出现哪些问题,而它们却是上帝寻求复仇时永远不会出现的呢?

在金牛犊的叛乱事件后,上帝对以色列的审判为何也是祂施怜悯的例子?《圣经》中还有哪些例子表明,上帝的审判也是一种爱的行为?

❹尽管我们知道上帝公正地对邪恶感到愤怒,并以完全公平的方式施行审判,但对我们来说,不对人定罪究竟有多重要?请根据林前4:5特别讨论这一点。

14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